我对“国际关系”的最初直观感受来自于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PKUMUN)。2005年,还是高中生的我第一次“西装革履”,来到76net必赢官网英杰交流中心,在会上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讨论国际问题。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76net必赢官网,因为这个会议就是学院的师生发起举办的,主持会议讨论的大多是学院的学生。彼时的我只是单纯地觉得国关专业的大学生都非常酷,关注的都是影响全人类的重大问题。但就作为一门学科的国际关系究竟是什么,我并不是很了解,对于如何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去分析、解读国际问题更是知之甚少。两年后,我成为了国关学院的一名新生,本科的学习彻底重塑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来到国关上课,我的第一感受是震撼。震撼于国关老师们对当下国际问题的犀利剖析,让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平日看到的只是事件的冰山一角;老师们对国关史料信手拈来,令人仿佛置身现场,亲眼目睹影响历史走势的关键决策过程;老师们对权力、自由、民主、人性的深刻洞察和解读,启发了我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
但震撼的同时我又非常迷茫,不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获得像老师们那样深度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这种迷茫一方面来自对学习方法的困惑。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理科生,理解问题的方式主要通过计算和推导,但这种方式在学习国际关系的时候遇到障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学生第一天学习个位数加减法,第二天学习两位数加减法,那么理解第二天内容必须建立在掌握第一天内容的基础之上,第二天的课程学习也自然是对第一天内容掌握程度的检验。然而,在学习国关专业的时候仿佛并没有直接的机制来检验我究竟学会了没有。二战前国际关系的细节记不太清了,貌似也能继续听二战后的内容;没学欧洲的国际关系,好像也能去选关于亚洲的课;国际关系理论记混淆了,似乎也不影响学习比较政治理论。在考试之前再回去复习一下讲义和课本内容,和室友一起讨论、备考,期末也能答个七七八八。
另一个令我迷茫的点是在国关领域如何理解因果关系。上课越多越发现,一个事件的发生,背后通常有众多因素,有结构性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梳理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国际事件的发生没有可重复性,不能反复试验。历史可能“重演”,但不可能在所有条件一模一样的情况下重演。从某些案例中归纳出的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解释另一些案例,甚至可能出现与预测完全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似乎无法用所学的理论去精确地解释某一个现象。这让我对国关领域的研究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件事产生了巨大的疑惑。因此,大学前几年的多数时间里,我一直不是特别清楚究竟自己有没有掌握该掌握的东西,仿佛处于“学懂了”与“没学懂”的叠加状态。
这个状态发生变化大致是在大三那年。我参加了76net必赢官网—早稻田大学本科双学位项目。该项目是76net必赢官网与国外大学合作中第一个本科双学位项目,从2005年开始派遣学生,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大学第三年赴位于东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一年,完成早大的学分;大一、二、四的三年内则必须修完北大的所有学分。因为参加这个项目,我在国关学习了日语,也修了多门与日本相关的课程,包括《日本研究入门》《日本历史》《日本政治与外交》等。国关教授日本相关课程的老师们日语都非常流利,治学严谨且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充满热情,讲课的时候常常分享做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有跟研究直接相关的挖料经历,也有跟研究不直接相关的趣事。比如,老师们上课提到日本有种叫做“青春18”的铁路通票,不论几岁都能买,优点是价格便宜且乘车范围广,缺点是用它只能坐每站都停的慢车,不能坐急行或者更快的车;日本的铁道很有特色,建议我们放假的时候可以买一张试试漫游日本。后来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没买这个全国通票(因为各地区有更划算的通票),但确实在放假的时候和双学位项目的同学们一起漫游日本,还在早大的课上学习了日本的交通基建发展史,也通过乘坐轨道交通体验了日本的产业与城市发展特点。老师们并没有刻意地把科研的意图强加给我们,但他们上课时展现出的科研热情非常自然地感染到大家,让我们觉得探索世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激发我们去进一步了解未知。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把一个国家当作研究案例,从方方面面对其进行探究。这段学习过程让我暂时把“寻找规律”的思绪放在一旁,先去挖掘事实本身。
到东京之后,我修了关于日本经济发展史的课程,学习到关于发展型国家的理论。这一理论最初源自查默斯·约翰逊的著作《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书中分析了日本政府在激励企业、推动战后经济重新崛起的重要作用。我至今记得当时在课上讨论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波澜起伏的瞬间。在我的印象中,政府和市场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强政府意味着弱市场,反之亦然。但日本这个案例中,两者似乎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本科留学的那一年正是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那一年,涌现出很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讨论。日本的案例让我在意识到,除了“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之外,还存在更多元的发展路径。
参加这个本科双学位项目是我对发展问题产生兴趣的开始。后来我到美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公共金融机构,探索政府和市场在发展中的作用。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比较了中、日、德的不同案例,对每个案例都做了实地调研。在做论文调研的时候我也有过犹豫,究竟要不要费时费力地去钻研每一个案例。当时我最纠结的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的案例。一方面,这家银行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公共政策银行,在全球的公共金融机构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典型案例;但另一方面,我那时候还不会德语,需要从零开始学语言、寻找访谈对象,是很大的投入。然而,关于这家银行的既有研究非常有限,不足以回答我的研究问题。那个时候我回想起了国关老师们充满激情地给我们分享做实地调研的情景。我想如果我的调研做不到这个程度,可能不能算是真正令人信服的研究吧。于是我还是决定去修德语课,并前往这家银行的法兰克福总部和柏林档案馆做调研。那一次的调研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不仅对复兴信贷银行本身有了更深入的探索,更是了解了欧洲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如何看待发展融资。
通过多个案例研究,我发现了不同国家公共金融机构的异同点及其所展现出的政府市场关系,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制度因素。我好像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大学时期的那些困惑。社会科学的学习路径可能不是第一天学个位数加减法,第二天就能马上用第一天学会的技能去推导、计算两位数加减;相反,需要通很长时间的积累基础知识——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充分了解它的历史、制度等方方面面,才有可能用这些知识进入下一步推导,进而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再回头去看本科修过的课,二战前的国际格局对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有巨大影响的;不同地区看似各自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但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国内政治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更是决定性的。只是那时的我还在经历漫长的初期学习过程,还没看到这些关联。
但有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离答案更远了。实证材料搜集越多,越发现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使得很难用一个简约漂亮的模型去模拟全部事实和因果。作为研究者,只能在精确度和一般性之间作出权衡,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接近真相。博士毕业之后,我有幸回到母院任教,开设了若干门与国际发展相关的课程。课上我和学生们讨论了诸多国际发展理论及其出现的推动因素。有的理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下显得非常有解释力,但之后却被现实“打脸”,无法解释新出现的问题,于是又产生出多个对其的修正版本,甚至可能出现崭新的理论来推翻原有的范式。比如上文提到的发展型国家理论,曾经被认为解释了东亚经济奇迹,但在日本泡沫破裂后又遭受质疑;随着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崛起,又出现新的文献讨论该理论能否在修正后继续发挥解释力。自己开课后,我也逐渐意识到,也许当年老师们出考题并不是期待学生给出某“一个”正确答案,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基于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展现出综合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
有一年学期末,在我《国际发展政策》本科生课程的最后一周课上,我请学生参与讨论:如果你来设计这门课,你会有什么修改建议。该门课是北大“全球课堂”和“On China”系列课程的英文课,选课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一位留学生同学的建议令我印象深刻:“咱们课上讨论了很多基于其他国家发展经验而归纳出的发展理论,但是课上关于中国发展经验的讨论没有给我一个确切的理论。能不能加入一些阅读材料,告诉我如何精准归纳中国案例?”这个问题让我瞬间想起以前期末考试前复习时候的样子,希望能从海量的内容中归纳出一两句话,记下来,写在答题纸上。于是我回答她,不同的研究都在尽可能地从某个视角解读中国的发展,答案是开放式的,希望她可以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有机会的话去中国各地都看看,未来给我一个她的答案。不知道这位同学后来有没有像我们当年留学时候那样,乘坐轨道交通漫游中国。
如果本科的时候没有来国关,我可能不会选择学习不同的语言,去到不同的国家,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理解中国的发展。感谢国关让我看到世界之大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渺小,给予我探索的动力。
个人简历:
陈沐阳,2007—2011年在76net必赢官网(早稻田大学本科双学位项目)就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华盛顿大学博士。现为北大76net必赢官网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发展、全球发展秩序、基础设施投融资、援助与出口信贷、政府市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