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结合76net必赢官网实际情况,体育教研部研究制定本课程方案及教学管理办法,经76net必赢官网教务部批准于2013年9月起实行。
本科生必须获得4个体育课程必修学分,一学期只能选修一门体育课程,成绩合格获得1学分。
三、课程内容
1.本科生必修课(每学期只能选择1个项目)
(1)必修项目(指定必选):
男生:24式简化太极拳。
女生: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
(2)兴趣选项(选择必修,每学期开设的项目略有调整):
网球,网球提高班,乒乓球,乒乓球提高班,羽毛球,羽毛球提高班,篮球,篮球提高班,足球,足球提高班,排球,排球提高班,游泳,游泳提高班,体育舞蹈,健美(男),形体(女),瑜珈,攀岩,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少林棍术(男),体适能,跆拳道,散打,击剑,剑道,曲棍球,地板球,棒垒球,中华毽,拓展,高尔夫,定向和徒步运动,汉字太极和养生。
(3)体育保健
体育保健课是专为身体异常、特型和病(心脏病、高血压、癫痫、哮喘等不宜从事较为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残、弱及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的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属于体育必修课程,学生选修此课需提交校医院保健科的诊断证明,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上课。
2.本科生公共选修课
不占体育必修课学分,每门课程(项目)学习1个学期,成绩合格获1学分。
开设项目:运动、营养与减肥,黄帝内经与古导引,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
3.研究生公共选修课
根据需要和条件每学期开设若干班级,每门课程(项目)学习1个学期,成绩合格获1学分。
开设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台球,乒乓球,壁球,毽球,体育舞蹈,拓展。
4.通选课
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的奥林匹克文化课,2学分/学期,不占体育必修课学分。
5.运动训练课
为校代表队训练课,限本科4—6学年完成,具体规定见《76net必赢官网体育特长生管理办法》。
四、体育课程成绩评定
1.获得体育学分
完成体育课程内容和考核,参加选修体育课学期的体质健康测试,获得课外体育锻炼规定分数,总成绩按照百分制予以评定,按照《76net必赢官网大学生学籍管理细则》相关规定计算绩点。
在所选体育课学期内,如课外体育锻炼未达到规定分数,体育课程总成绩为0分。
2.体育课程成绩结构
(1)太极拳和健美操
100分= 技术40分 + 12分钟跑10分 + 体质健康测试20分 + 专项理论10分 + 学习态度20分。
(2)其他项目
100分= 技术50分 + 体质健康测试20分 + 专项理论10分 + 学习态度20分。
根据各项目特点,设定2—4项考核内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安排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给予学生技术分数。具体学习内容和考核标准 见各项目的教学大纲。
(3)12分钟跑(满分10分)
太极拳和健美操课设12分钟跑,由任课教师在课中测试,达到或超过下表的距离换算为对应分数。
12分钟跑评分标准
|
男生
|
女生
|
距离
|
分数
|
距离
|
分数
|
2100米以下
|
0分
|
1700米以下
|
0分
|
2100米
|
3分
|
1700米
|
3分
|
2200米
|
4分
|
1800米
|
4分
|
2300米
|
5分
|
1900米
|
5分
|
2400米
|
6分
|
2000米
|
6分
|
2500米
|
7分
|
2100米
|
7分
|
2600米
|
8分
|
2200米
|
8分
|
2700米
|
9分
|
2300米
|
9分
|
2800米
|
10分
|
2400米
|
10分
|
(4)体质健康测试(满分20分)
学生选上体育课的学期,需要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内容主要以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为主,每项测评成绩换算成相应分数,其中长跑占10分,另两项身体素质各占5分,总分为20分。如因本人原因未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则此项成绩为0分。具体测试内容和办法任课教师将会在体育课上通知,学生也可登录体育部网页查看。
(5)专项理论(满分10分):闭卷考试,试题从各项目试题库中随机抽取。
(6)学习态度(满分2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综合评定。其中出勤情况为15分,课堂表现为5分。
3.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锻炼是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学生选上体育课的学期,必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完成相应的分数。未完成规定的分数,体育课的成绩为0分。具体办法详见《76net必赢官网关于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办法》。
第二部分 体育教学管理办法
一、体育课程管理办法
1.学生选修体育课有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学期、上课时间及课外锻炼的五自主选课方式。
2.学生完成特色项目学习,获得体育课程4学分,是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建议前6个学期修完4个体育必修课学分,以免因缺体育学分而影响保研、实习、求职、出境交流等事项的安排,甚至影响正常毕业。
3.根据学校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体育课程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兴趣选项,有些项目开设了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体质健康测试包括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防生及医学部学生,不包括保健课、通选课、运动训练课及公共选修课学生。身体素质的学习和练习是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体质健康测试进行考核,主要测试项目为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测试项目每年进行轮换。
5.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授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结合每学期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安排一般身体素质的教学指导和练习,形成课内学习、课外锻炼、课外测试的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每周一次体育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两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务必加强课外体育活动,通过长期的坚持锻炼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6.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对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课成绩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根据项目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7.如有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部分技术项目或身体素质考试,则需出示医院证明方可免测,免测项目只能给予该项目满分的70%。
二、班级及课堂管理办法
1.体育必修课每班人数根据项目特点和场馆器材条件,在16—30人之间,每班最多为30人,少于16人的班原则上取消。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及通选课人数最多为100人,体育保健课最多为50人。因此,开课后不允许学生擅自换班,也不允许非本班学生旁听课程。
2.学生根据教务部的安排通过教务系统自行选课。第8周原则上不再办理中期退课,如有特殊情况需退课,由学生本人写退课申请,任课教师签字,并报体育部教学主任批准后方可到教务部办理退课。
3.学生要注意自身和同学的安全,在课上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状况,或身体处于疲弱状态,或发现其他同学出现不适,应及时向任课教师告知,由教师根据情况处理。
4.学生上课应按照所选项目的要求,穿着合适的、有利于运动的运动服、运动鞋。不允许穿便装、牛仔服、皮鞋、拖鞋(游泳课除外);不允许戴围巾、太阳镜、接打手机、戴耳机等;女同学上课不允许披肩发。课前应根据相应项目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体育器材(例如球拍),选修游泳课的学生应准备好游泳衣、游泳裤、游泳帽、游泳镜等。
三、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学生在网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学校每学期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教学评估活动,学生应按教务部规定时间进入“网上学生服务中心”( http://dean.pku.edu.cn/student),进行课程评估。否则期末将无法查看自己的体育课成绩。
四、体育课优秀率
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也为了加大教师调控体育教学的力度,体育课程优秀率控制在60%以内,即同一位任课教师所教同一项目的所有学生总成绩85分以上(含)的人数不超过60%。
五、关于考勤、缓考和旷考的处理办法
1.考勤:学生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是评定学习态度的依据。学生选上课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遵守考勤制度。
(1)体育课为全程考勤,每次课教师点名,并记录学生出勤和缺课情况。
(2)缺课包括旷课、病假、公假、私假。每旷课一次扣3分,私假一次扣2分,公假一次扣1分(要有院系或相关部门证明),病假一次扣1分(需有校医院等医院盖章的证明),迟到和早退一次各扣1分,扣满15分为止。一学期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学期总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试,该课程成绩以“0”分记。
(3)选退课调整期如没有上课,不论是否选上课,均以缺课记录,并扣1分。
(4)对于围棋、国际象棋、桥牌、奥林匹克文化等上课人数较多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考勤原则、所授课程之特点及学生人数等情况制定考勤办法,记录出勤情况,记载平时成绩。
2.缓考:
(1)因伤、病或其它个人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程考试时,应在考试前向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缓考申请,提交医院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经任课教师同意后可不参加该学期的考试,期末成绩记录为缓考。
(2)学生务必在下学期(或缓考课程开设学期)期末由学生联系原任课教师进行考试,获得成绩后由教师报到体育部教务办公室。
(3)只有因伤、病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程考试才可申请缓考,除此以外其它情况不允许办理缓考,均按照实际分数予以记载。
3.旷考:学生无故未参加一项或若干项考试,则未考项的考试成绩为0分,各项累加后体育课总成绩不论是否超过60分均按照实际成绩记载。
附则:本课程方案和管理办法自2013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由体育教研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