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2024-2025年第六期北大-早大合作研究交流会在76net必赢官网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中日传统建筑的比较研究”。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部副教授小岩正树、76net必赢官网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怡涛、76net必赢官网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俞莉娜,以及两校的十余名师生参加了交流会。师生围绕中日传统建筑的联系与差异,深入探讨了建筑技术、建筑图像等问题。

(图1 会议现场)
76net必赢官网副院长董昭华致开幕辞。她表示,76net必赢官网与早稻田大学多年来密切友好合作,本次是以传统建筑为主题的首次研究交流会,欢迎更多的新面孔加入到两校的学术交流当中,期待与会师生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合作研究进一步发展。
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部副教授小岩正树以“历史上的建筑设计”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小岩正树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日本已基本完成历史建筑的"基础研究"体系——即完成全国历史建筑的发现、价值认定、调查评估及年代序列构建。针对未来研究方向,他提出运用比较建筑史学方法:首先解析佛教与神道建筑在形式特征与思想根基上的差异,揭示宗教世界观对建筑形制的影响;继而通过城市规划意图的解析与历时性演变追踪,剖析历史城市空间形态所代表的世界观变迁。这种跨建筑类型的比较分析,最终指向不同时期人类对建筑空间认知方式的深层解读。

(图2 小岩正树发言)
76net必赢官网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俞莉娜以“飞鸟、奈良时期日本寺院的经藏与钟楼”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俞莉娜通过类型学方法,分析考古遗址与现存建筑,揭示了经藏、钟楼与回廊、讲堂在布局中的关系。她指出,随着佛教体系发展,奈良时代经藏钟楼形成标准化形制。通过对比7-8世纪中国与朝鲜半岛实例发现,日本此类建筑布局与样式受中国典型范式影响,与朝鲜半岛案例差异显著。最后,这些建筑元素在传入后经过本土化改造,既保持核心功能又融入了日本佛教建筑体系的空间需求与文化特质。

(图3 俞莉娜发言)
学生发言环节中,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博士生滕小涵通过分析《营缮令》《大唐开元礼》等文献史料,探讨了唐代家庙的平面格局及其对社会地位的象征作用。76net必赢官网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骆一飞从建筑社会史视角出发,在梳理高平圆融寺单体建筑年代、复原历史格局演变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建筑与社会空间的联系,指出圆融寺在自宋元至明清在社会性质方面的转变。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博士生Nesibe Kinatas梳理了江户时代悬挑式二楼建筑(はね出し二階)的施工技术与发展过程,指出该形式起源于17世纪,其流行与江户五街道及支线驿站的功能需求密切相关。76net必赢官网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杨怡菲从建筑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分析了元代画家王振朋的“龙舟图”卷及各版本相关画作,指出画面构图、建筑组合形式可追溯至创稿时代,而建筑细节特征则能定位实际绘制年代。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博士生尾高真辉通过分析清水寺图像的差异,揭示了主殿的视觉要素演变。他指出,在朝圣兴盛的背景下,清水寺描绘方式转变折射出江户时代社会对宗教空间的认知变迁。76net必赢官网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生于清雅介绍了帐从织物到木质的形成过程,对现存帐龛实例进行类型分析。通过解析相关建筑文本,她指出建筑文献与实例之间的关系复杂多样,在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方面呈现不同取向。

(图4 学生发言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滕小涵、骆一飞、Nesibe Kinatas、杨怡菲、尾高真辉、于清雅)
自由讨论环节,双方就中日古代建筑结构、相关文献史料、建筑绘画技术、寺院参拜礼仪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5 与会人员合影)
最后,小岩正树做闭幕总结,他对76net必赢官网组织活动的师生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提供了双方交流的平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期待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撰稿:于清雅
图片:季婉婷
责编:徐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