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帆:书生意气,“此心光明”
教学科研之余,李扬帆老师活得仿佛一位六朝时的名士,潇洒不羁——除了酒精不耐受以至无法每日痛饮,这事儿常常令他颇感遗憾。聊起生活,他谓之曰书生意气,总归是个“此心光明”。
一幅画·勺园枯荷
李老师自小喜欢国画,少年时期全凭自学,获得过湘西自治州一等奖。“那时候家境贫寒,父亲给我画本让我比着学画竹,教诲以竹子‘宁折不弯’之品格。”近年来,李老师多画勺园枯荷,笔下残荷不露一丝颓相,反倒如烈士暮年,风骨凛然。“以前闲暇的时候,我也喜欢去798转转,感受各种不一样的艺术,近年来几乎不再去了,那里已经变得太商业化。”
一首歌·一生所爱
每至卡拉OK,李老师必点唱《一生所爱》。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承载了他90年代末的北大记忆,作为“大话迷”,他每以电影中有情有义、侠士风骨的至尊宝自况,甚至一度将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电影最后那个城头上抱着剑,等待紫霞仙子一吻的夕阳武士。多少次下课后略显疲惫的傍晚,李老师会抱着吉他自弹自唱,谈起这门才艺,他笑道:“80年代末的北大学生,哪有不会弹吉他的,这可是必备技能!”
一幅字·任重道远
李老师常年坚持练习书法——称之为日课。“写字是感受古人生活与精神的一种方式,我现在几乎每日必写,如某天突然不写,一定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去年疫情封城在家,宣纸写光了,我就在卫生纸上写。写字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时的作品,许多对书法深有造诣的朋友会报之一笑,坚持写下去,慢慢就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也能为懂行的朋友所认可,是一件颇有成就感的事情。”李老师的书法效仿魏晋之风,自成一体,颇有意趣。
一张景·旅路风光
作为研究近世中国对外关系的学人,李老师从未止步于书本,而是更多亲临历史的现场。他曾从北京自驾至虎门炮台,感受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军事布防;也曾和家人从湖南老家一路开赴新疆,纵马天山;他常常发起“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同学们,近则于京郊登临野长城,考察明朝的军事防御体系,远则直奔乌兰布统草原,踏勘康熙大战噶尔丹的战场……“年轻的时候,我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从北京自驾到东北。”直到现在,无论去哪、无论多远,李老师首选开车去,“坐飞机大部分时间在云彩上面,啥也看不到,没意思。”
一场球·羽球人生
还没有邱德拔球馆的时候,李老师就已经在五四球馆打球。从最开始的一周一次,到后来一周四五次,成为球馆的常客。“那会儿学打球,我先后请教过本校梁英明老先生和其他神秘的国手前辈,梁老是印尼归国华侨、中国羽毛球名宿,可谓是把羽毛球带进中国的第一代。”李老师打球颇有气势,杀球暴力级别高,似铁匠打铁一般,人送绰号“铁哥”,凭此硬朗的球风球技,斩获过北京市高校赛教工双打冠军、武陵山脉湘鄂黔片区团体冠军、第一届北大校友赛团体冠军、北大杯冠亚军等荣誉若干。
一个人·外公远征
李老师常常向同学们讲起外公抗日的故事:“1937年倭患起,外公三兄弟即共赴国难。外公随192师参加淞沪抗战,后再战于闽浙赣,1942年春,外公随200师远征缅甸,在同古与敌第55师团血战12天,后走野人山回国。”作为远征军后代,李老师一直对此感到非常自豪,其英雄意气,家国情怀,自祖辈传承可见一斑。
一本书·此心光明
“这两年常常的冲动,就是带学生在某一个周末,杀向宁波的王阳明故居,来一场快闪……”一部《传习录》,四句教箴言,喋喋不休地解读“有善有恶意之动”,是李老师近年来持续推进的思想工作。“为学与做人,须得先知善恶,辨正邪。这是儒家真正的精神内核,孔孟之后,王阳明说得最明白、最透彻,推荐同学们阅读。”李老师最喜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遗训,常常以此自励。
李老师的网名叫南门大锅,源自小时候在家乡大庸(今湖南张家界)南门口一带行侠仗义,扶弱凌强的经历,他说“大锅”就是家乡话里的“大哥”。正是这样一位剑胆琴心的侠客书生,一位湘西来的“土人”大哥,一路从楚地蛮荒的山川大泽,误打误撞来到燕国边塞的江湖险远。回首半生,李老师说他喜欢“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活着,就要活出英雄本色,一腔孤勇。他曾想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也想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但他终究带着他的字画儿、吉他和风景,带着他的球拍和书卷,去追赶古人的车驾。
撰稿:李天旭
图片:由李扬帆老师提供
审核: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