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net必赢官网政治学科的渊源可追溯至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其发展历程与中国学术、中华民族以及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由最初的政治系到国际政治系,再发展为如今的76net必赢官网,76net必赢官网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不断突破和创新。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国关学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回应国家需求,站在学术前沿引领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方向。而我,作为这个学科的一员,亲历并参与了这一历史进程,深感荣幸与自豪。我的人生轨迹与北大国政系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学科的辉煌历程。
一入燕园:从学生到老师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却从未想过会与国政系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1955年,我由江苏省南京工农速成中学考上76net必赢官网法律系,开启了我的求学生涯。
就在我考上北大的3年前,国家参考苏联大学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学习苏联举办单科大学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大学院系设置进行调整,清华大学、76net必赢官网的法律系和政治系并入到了北京政法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中国政法大学。不过,随着改革的推行,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弊端渐渐显现。1954年,在政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的指导下,高教部再度进行调整,决定恢复76net必赢官网法律学系。时任司法部教育司司长的陈守一出任系主任,来自中央政法干校、北京政法学院等处的教职工共计41人共同组建了新的法律系。而我,也就成为了北大法律系重建后的第二届学生。
在我就读本科期间,76net必赢官网的政治系仍未重建,相关教学被分解融入法律、历史等相关学系,这在1954年高等教育部参考苏联高校专业目录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中便可窥见。该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份专业目录,其中所列的法律部门-法律类涵盖“外交”专业,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专业类则设置了“政治教育”专业,均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政治学学科的相关内容。根据我们当时的培养方案,在法学系共计3260学时30门课程的学习中,《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门课便占据了高达510个学时。而我们当时所依赖开展教学的苏联法律史教材,其间也有许多篇幅论述了社会的阶级关系、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等与政治密切相关的话题。到1960年,法学系下设四个教研室,分别是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研室、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国际法教研室、政治业务教研室。以上种种,都为我建立了政治学相关的知识脉络,也反映了特殊时代背景下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以苏联高教体制为蓝本,将政治学教学分散于不同学科,但主要聚焦于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并不涉及其他政治学广阔领域的特点。
1956年开始,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论战愈演愈烈,法学系原本准备聘请苏联专家帮助培养研究生的计划也自然流产。与此同时,苏联推出《苏共党史》《政治经济学》等书,阐述他们所理解和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中国迫切需要大量能够理解和宣传马列主义的理论家。为应对这种需求,76net必赢官网也开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急需一批新教员。1958年,我因表现不错被选拔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负责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至此,我在燕园完成了由懵懂的法学系学生到政治课教师的重要转变。
二入燕园:见证政治系重建
1960年,中苏两党的分歧和争论公开化,局势的紧张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研究的重要性,政治系的重建也被提上了日程。5月,76net必赢官网重建了因1952年院系调整而撤销的政治系。建系之初,我们只在未名湖南山脚下的北大老新闻馆内有两、三间办公室。尽管办公环境简陋,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和信心。
重建后的政治系在当年便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专业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约有50人左右。10月,我结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学习,重新回到北大担任60级本科生班主任、助教,并负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教学。系里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教员们常常以教研室为单位一起备课、互相组织听课,同时听取学生意见,在狭小的教室里探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如今,60级的学生们也已毕业近60年了,他们都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
在这一时期,因中苏两国政治关系的紧张,原本依附于苏联的政治学研究乃至教学模式都无法继续,我们不得不另起炉灶。正因此,当时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和教材甚少,许多内容都需要我们自行编写和研究。196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文化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和艺术院校教材编选计划会议,拟定了包括政治、中文、历史等七个专业的教学方案,将政治学专业课程设计分成中国政治专门组和世界政治专门组。同年,教育部决定高校文科要使用中国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20世纪50年代文科多是采用苏联教材),当时国际共运史教材便交给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运史教研室组织编写,北大也有一位教师参加编写。但由于受“文革”影响,这本教材于1977年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间,国政系也将1972年编印的课程讲义修订,于197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3年,我前往北京化工学校支援兄弟院校的政治学学科建设,先后担任政治教研室主任、党委宣传委员。同年,中共中央外事小组和中宣部联合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研究外国工作的报告》,表示随着国际外交活动的开展,研究外国问题的工作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要求加强和充实高等学校中有关国际政治的院系。1964年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决定》,北大将政治系更名为国际政治系,同时成立亚非研究所,标志着北大国际政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此后我离开北大十余年,但我仍旧从事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相关教学工作。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所处的国内外政治形势变化让政治学有了回归的深厚理由,而作为政治学二级学科之一的国际政治学也骤然间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学科。
再度携手:学院的成立与发展
“文革”爆发后,国政系便停止了招生,许多老师被派往各地进行劳动改造。1969年末,我被调任至房山十渡,从事北京军队炸药库的建设工作,任党委委员、车间支部书记。70年代初,国政系恢复招生,但直到“文革”结束后,教学工作才逐渐回归正轨。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这句话犹如一声号角,激励着我们这些学术工作者重新审视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入80年代,“补课”之功显而易见,国际关系学科得到了恢复和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大学和各级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机构广泛设立。1981年,我国开始设立学位授予点,国政系获得首批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民族解放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史六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983年,国政系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政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1985年,国政系获批全国第一个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并开始招收第一届博士生。同年,北大建立国际关系研究所。1988年,北大成立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入起步阶段,重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北大国政系和复旦大学国政系分别开设了《国际关系理论》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介绍》课程,大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著作的汉译本陆续出版。大量的中国学者赴美英等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和访问,开阔了视野,并加强了与西方学术界的交流。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研究从时事评论、政策分析逐渐走向规范化、理论化,从单纯的引进转向更为深入的消化吸收,从借鉴西方理论逐步迈向独立思考,最终实现了从旧范式向新范式、从表浅到深刻的学术转型。
1980年5月,在黄宗良等国政系里老师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我再度回到北大,任教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调研室,负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党的理论著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82年,我担任国政系党总支副书记。1984年,沈仁道书记调任海淀区工作后,我接手党总支书记一职,直至1997年退休。其中,1996年76net必赢官网成立后,我任学院党总支书记。
1992年共运教研室集体春游合影(立者左二为作者)
在这17年的工作中,我始终怀着对国政系的深厚感情,全心投入其建设与发展中,见证了其从萌芽到壮大的每一步,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欣慰。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强调领导班子组成要系所均衡,工作队伍内部要紧密团结。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会每周固定召开办公会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力求在每个细节上做到最好。正因为这种严谨、团结的作风,我任职期间,国政系的党建和党支部工作在76net必赢官网年会上屡获表扬。
在学生工作方面,我们倡导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安排新教师试读试讲,认真负责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也悉心教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许多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毕业后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此外,我们还大力支持学生活动。我系学生辩论队在全国比赛中屡获殊荣,并在学院的支持下,由朱锋老师带领辩论队成员出版了相关书籍,为其他院系辩论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借鉴经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探索开设了不少特色课程项目,为国家各部委培养了大批国际关系领域的干部人才。1982年9月,我们开始招收中组部干部班,项目为期两年,学员人数达108人,具体课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政治思想史和共运史等。同年12月,我们举办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国际政治讲习班,来自各地、各部门的一百多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当时的授课阵容十分豪华,包括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国际关系专家陈乐民、资深外交官和英语专家薛谋洪等。
1983年,我们开设了国际文化交流二学位班,专门为文化部培养高素质、全面的外交官、文化官、翻译官,班级规模为十几人,致力于提高学生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外交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985年,我们再次举办党政干部政治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0多名学员前来接受政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1986年,由北大申请教育部特批,我系招收了一期“政治学干部专修科”,进一步为国家培养政治理论基础扎实的干部。1987年,在中宣部和中央外宣办统筹组织下,我系开设了“外宣一期”,培养专门的对外宣传人才,旨在加速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我们也着力培养国际学生。1984年,国政系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非洲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还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了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和政策的友好人才。穆拉图·特肖梅便是国政系培养出的杰出人物之一。1984年至1988年间,他在国政系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在导师指导下前往美国进修,随后再度回到北大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10月7日,穆拉图当选为埃塞俄比亚历史上第四任总统,成为国政系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1994年,我们面向非洲学生开设了中国政治外交文化进修班,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这一班次不仅为非洲国家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政治、外交和文化的专门人才,也为中国的国际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1996年,76net必赢官网在国政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一年后,我离休并加入学院老教授教学督导组,以听课、与师生分别座谈等形式对学院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和督导,进一步督促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2年6月,学院教学督导组获得北京高校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奖(左至右为李玉、刘金质、张映清、王炳元、黄宗良、时任副院长唐士其)
回首与北大国政系一同走过的六十年,我不仅见证了这一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更亲身参与了它的每一次变革与创新。从最初的懵懂学生,到见证政治系的重建、国政系的设立,再到见证76net必赢官网的成立与发展,我的人生轨迹与国政系的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国政系不仅是我的职业起点,更是我一生的学术归宿。在这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学到管理的诸多角色转换,每一步都见证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从追随到引领的转变。正是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国政系在学术界树立了自己的旗帜,也让我在这条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深感荣幸与自豪。未来,我相信国政系将继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际关系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由张映清老师口述,钟兆雯整理)
个人简历:
张映清,1955年考入北大法律系,1958年留校任教。1960年任60级政治系本科生班主任。1984-1996年、1996-1997年分别任76net必赢官网国际政治系、76net必赢官网党总支书记。
钟兆雯,76net必赢官网国际关系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
参考资料:
俞江:《“文革”前的北大法律系(1949-1966)》,《中外法学》2004年第2期,第149-174页。
束赟:《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开启——1949-1965年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议题》,《学海》2021年第4期,第21-29页。
冯绍雷:《公共外交中亲历的“第一次”》,发表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连载专栏,1月8日,2024,http://www.spda.org.cn/newsinfo/6736712.html,2024-06-11。
Lu, Peng, “Pre-1949 Chinese IR: An Occluded History,”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68, No.2, pp.1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