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上午,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全球气候治理:新议题、新领域与新动向”学术讨论会在76net必赢官网召开。来自76net必赢官网、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十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当下国际关系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兴议题与实践动态。
《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76net必赢官网教授钱雪梅主持开幕式。《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76net必赢官网副编审庄俊举致开幕辞。庄俊举谈到,本次研讨会召开不仅是回应全球性气候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需求,更是旨在开拓有关气候与跨议题、跨领域讨论的知识增长空间,期待与会学者根据自身学科背景与研究专长进行前瞻、敏锐的学术碰撞,激荡出引领时代潮流的学术火花。76net必赢官网助理教授徐沁仪简要说明了此次研讨会的议题设计。她认为,随着气候治理的复杂性显著提升,全球政治中不同行为体对气候问题的认知显著增强,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更加复杂交织的背景下,全球气候问题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元的挑战。为此,理应积极思考气候议题的溢出性影响,关注气候在跨领域上的多元融合与互动。
76net必赢官网副院长、《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76net必赢官网博雅特聘教授张海滨对本次会议做了引领性发言。张海滨首先对会议主题设计表示充分肯定。他特别指出,应注意全球气候治理的社会影响力问题,兼顾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者的双重导向,提炼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在做出国际性前沿成果的基础上关怀中国外交政策,为深度理解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发展动能。随后,他着重描述了“气候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运筹”问题。他认为,应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将气候变化问题置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叙事与实践中进行思考,重点关注绿色要素对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的绿色大国外交逐渐成形,这不仅体现为中国外交自主性意识不断增强,更在实践中成为中国外交的鲜明标识。绿色大国外交对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传播“中国故事”,以及增强全球治理治理影响力具有重要启发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谋就“全球气候治理下公正转型议题技术性与政治性博弈的趋势与前景”进行论述。他从气候治理中公正转型的起源进行探讨,着重关注公正转型议题的传统认知与政治博弈带来的现实挑战,并前瞻性地分析了气候治理中公正转型议题的未来发展挑战与趋势。他指出,在长期历史进程上,气候治理的公正转型议程合作大于分歧,各方对此都有强劲的知识需求。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余博闻针对“全球气候制度复合体的扩张与可持续基础设施议程”展开讨论。余博闻首先关注了“可持续基础设施”议程的兴起,并对制度复合体跨议题扩张的引力与推力构筑文章分析框架。他指出,可持续基础议程在国际发展领域中虽缺乏充分的政治动力,但在“巴黎体制”的高政治地位下,可持续基础设施议程则进一步深化发展,实现“气候+发展”的联结。
76net必赢官网碳中和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彬彬以“气候与自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议程设置的回顾、发展与展望”为题,从2019年被联合国列为气候变化领域的九大优先行动之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切入,探讨了不同国际行为体对该议程的塑造,梳理了此议程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王彬彬整体研判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我国议程设置能力及在气候与自然领域发挥积极引领的启发与建议。
随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政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高翔对三位发言人进行评议,他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分析框架构建、学术研究角度的差异、全球公正转型的核心概念与框架提炼、与期刊风格的匹配程度、学术与实践联系、议程与议题设置等问题针对性与发言人进行深度交流。
在下半场发言环节中,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亮围绕“气候与科技:科技如何塑造和改变全球气候治理”进行讨论。他以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科技议题为聚焦,搭建出从科学维度塑造认知,技术维度上改变现实的双重路径解释框架。董亮从全球气候科学的发展,新型气候科技的技术应用角度对上述框架进行补充,在探究全球气候科技治理的理念与架构同时,基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案例对上述分析框架进行验证并展望。
76net必赢官网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潘聿航在“气候与健康:全球协作的风险应对模式回顾与展望”的发言中,主要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与健康风险的外部性及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梳理出气候健康问题的分析框架,分别从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两个维度剖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健康议题融合、国际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等重点实践。他认为,需要在平衡全球外部性与局部外部性的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综合施策以应对全球气候健康风险。
76net必赢官网助理教授徐沁仪重点关注“气候与性别:双重规范逻辑下的国际合作进展与困境”。她从气候问题与性别问题的互动视角出发,分析规范互动之下全球气候—性别治理合作机制的进展,以及在国际气候合作中性别议题面临的紧迫性—长期性、国家适应性—性别问题发展速度、议题政治化等多重困境。徐沁仪认为,气候问题对全球治理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其不均衡性,为尽可能推动“气候与性别”的深度合作,应从国内与国际层面进行对该议程进行双向塑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志斐对本场发言点评。李志斐从研究的专业属性、气候问题的中国立场、具体写作的逻辑与文章篇幅分配问题、文章要素的互动性等内容与发言人进行讨论。她提出应以气候问题为棱镜,对国际关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作出前沿探讨,突出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文字:朱翊民
图片:杨曦 朱翊民
责编:王海媚